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法官巧妙化解“女儿争夺战”

 二维码 3905
发表时间:2021-09-07 22:46作者:陈泓材  李汉武来源:中国新时代法治网

执行法官巧妙化解“女儿争夺战”


执行案例:近日,河南省宜阳县人民法院成功和解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件   

王某与张某因感情破裂闹离婚,法院判决准许原告王某与被告张某离婚,婚生子由被告张某抚养,婚生女由原告王某抚养,双方互不承担抚养费。判决生效后,张某一直未履行法律义务,拒不把女儿交给王某抚养,王某无奈之下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承办法官段成玉立即向被执行人张某送达了相关法律文书,督促张某履行法律义务,不料张某态度坚决,扬言:“近两年来,女儿一直由我抚养,她外出打工不管不问,没给过孩子一分钱,现在想要回女儿,没门儿!一切随便!”与申请人王某联系,王某一度反应激烈,声称:“女儿一直被他带着不给我,我要求执行抚养权,请你们得把女儿给我要回来!”面对王某的要求,段法官觉得有点犯难,且不说对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张某采取任何强制手段,就算强制将女儿要回也只会更加激化矛盾。且女儿尚幼,到现在也不过刚满5周岁,近年来一直是由张某抚养,如果强制改变其生活环境确实不利于孩子成长。

微信图片_20210907224211.jpg


考虑到这些现实情况,段法官决定人性化执行,从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对双方进行调解。段法官来到张某家里,与张某及其家人沟通交流,讲人情,释法理,明确告知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严重后果,但收效甚微。后多次电话联系张某做工作,张某拒接电话。为此,段法官只好另辟蹊径,来到当地村委会,通过村干部来劝说张某及其家人,希望其积极配合法院执行。

“不管大人之间有多大的恩恩怨怨,都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拿孩子作为攻击对方的‘筹码’,置于互相报复的境地,要知道,孩子毕竟是无辜的。婚虽然离了,但女儿与你们之间的父女情、母女情是永远无法割舍的,抚养未成年子女是父母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经过段成玉释法明理一番劝诫,张某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既不合情也不合法,同意将女儿交由王某抚养。段成玉联系王某来到村委会,当女儿见到王某的那一刻,的一声大哭起来,哭喊着“我要妈妈”!听着让人心痛。也许是女儿的哭声惊醒了她的父母,在村干部的协助下,过段法官从中调解,当事人某、某最终都认识到,应孩子的健康成长摆在首位,同意和解。张某承诺把女儿交给张某抚养,并积极配合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双方就互相探望子女的时间、地点、方式达成共识。至此,场孩子争夺战圆满结束。

微信图片_20210907224204.jpg


法官说法:当婚姻悄悄地画上休止符时,因抚养子女而引发的纠纷成了离异夫妻间的另一场博弈,其结果伤害最大最深的还是无辜的孩子。每每谈到执行抚养权纠纷案,法官坦言遇到了难解的“亲情难题”,案件虽小却很棘手,一方不让出孩子,法院不可能像处理其他案件那样,用强制执行的手段将孩子从一方那里“抢过来”给另一方抚养。这起抚养权纠纷虽然圆满和解,但让办案人员心情异常沉重,抚养子女是父母的法定责任,不因婚姻关系的解除而免除,关键还是要靠父母双方的努力和责任承担。本身父母婚姻的失败,就已经为孩子带来了极其不可弥补的伤害,现又因抚养权再争来夺去,再伤孩子的心,真叫人不可思议。为什么非要将父母上辈子的恩恩怨怨带到下一代的孩子身上?为什么双方既然分开了却依然不能释怀以前家庭曾经的种种不顺?为什么双方不能对过去的仇怨一笑而泯? 

笔者感言:父母对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这样的责任不能随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推脱。离婚导致的家庭变故往往会给孩子稚嫩而敏感的内心造成巨大的波动,这是孩子不理解但又必须面对的事实。双方既然决定离婚,就应该平心静气、理性协商、选择和平的分手方式,本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坐下来促膝长谈,规划好家庭财产分割和孩子的抚养问题,尽量避免将离婚导致的感情破裂激化成双方的对立,进而影响到对子女的情感,危害子女的切身利益。即使双方感情不再,前缘已断,即使曾经的美好烟消云散,彼此也应该多想想以前对方对自己的浓情蜜意,多一份宽容和谅解、少一份怨恨和计较,切不可拿孩子当感情的牺牲品,将对方的新仇旧恨发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明白这点,双方才能及时化解对立的戾气,才能更加有利于各自的幸福,才能有利于孩子将来的成长和发展。真诚呼吁那些离异的父母,既然生下娃,就得好好“养”。在一起时要好好的聚,分开时应好好的散,好聚好散,不仅是放过对方,放过自己,同时也是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责编:陈泓材】